2025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5 04/ 12 16:42:36
来源:本淼淼

全面解析:普洱茶产品标准与质量要求——遵循DB53103-2006执行标准

字体:

全面解析:普洱茶产品标准与品质需求——遵循DB53103-2006实施标准

普洱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风味、健康功效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工艺复杂的茶叶品种普洱茶的品质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必不可少。为规范普洱茶市场秩序提升产品优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云南省制定了地方标准DB53103-2006《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并于2006年正式发布实施。本文将围绕该标准展开详细解读,并结合相关知识探讨普洱茶的产品标准与优劣须要。

一、DB53103-2006标准概述

(一)标准的意义

标准DB53103-2006中的“DB”表示“地方标准”,表明该标准是由地方部门制定并发布的行业规范;“53”为云南省的行政区划代码,代表此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内;“103”是标准序号用于区分不同类别的地方标准;“2006”则指明了该标准的发布时间。这类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不仅便于识别,也体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全面解析:普洱茶产品标准与质量要求——遵循DB53103-2006执行标准

(二)标准编制

普洱茶因产地特殊性和生产工艺复杂性,在长期发展期间形成了特别的产品特征。由于缺乏统一的品质评价体系,市场上存在诸多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及产业形象。为此,云南省联合相关部门和技术机构共同起草了DB53103-2006标准,旨在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到成品检测等多个环节对普洱茶实行严格管控,保障产品品质稳定可靠。

二、DB53103-2006的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技术需求、试验方法、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在云南省境内采用特定工艺生产的普洱茶(涵盖生茶和熟茶)。

(二)定义

为了保证行业内沟通顺畅,标准对若干关键实行了明确界定:

-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或自然陈化后制成的紧压茶或散茶。

- 生茶:未经人工干预发酵过程仅依靠自然陈化形成的普洱茶。

- 熟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解决后的普洱茶。

这些定义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普洱茶的特点及其制作流程,为后续优劣评估奠定了基础。

(三)技术请求

1. 原料需求

- 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作为原材料;

- 鲜叶采摘时间应控制在每年春茶或秋茶期间;

- 晒青毛茶需符合GB/T 22111《普洱茶》中的相关规定。

2. 感官指标

- 外形:条索完整、匀整,色泽呈墨绿色或红棕色;

- 汤色:明亮清澈,无悬浮物;

- 香气:纯正浓郁,具有典型普洱茶香气;

- 滋味:醇厚回甘,回味悠长;

- 叶底:柔软肥厚颜色一致。

3. 理化指标

- 水分含量≤12%;

- 灰分含量≤6.5%;

- 总灰分含量≤8%;

- 茶多酚含量≥20%;

- 咖啡碱含量≥2.5%。

4. 卫生指标

- 微生物限量:依据GB 2762的规定实施;

- 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更大允许量。

(四)规则

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抽样检查程序,涵盖感官评定、理化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步骤。只有当所有项目均达到标准需求时,方可判定为合格品。

三、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除了DB53103-2006之外还有其他与普洱茶相关的标准和行业标准,例如GB/T 22111-2017《普洱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 DB53103-2006侧重于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管理,强调区域特色;

- GB/T 22111-2017则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适用的技术,涵盖了更多细节层面的请求。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需要同时参考这两个文件来制定自身的生产计划和品质管理体系。

四、结论

DB53103-2006《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作为云南省地方标准,对维护普洱茶的声誉、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不仅明确了普洱茶的基本属性和技术参数,还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相信这一标准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继续引领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咱们也期待更多企业和从业者可以积极践行这些标准,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昌盛。

【纠错】 【责任编辑:本淼淼】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106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