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时期是历史上玉器工艺发展的巅峰尤其是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热爱和推崇使得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上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乾隆御用的碧玉制品如玉玺、扳指、经书以及玉册等更是因其稀有性和精美程度而备受收藏家青睐。近年来这些珍贵文物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成为全球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梳理乾隆碧玉制品的价格与拍卖成交情况,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
乾隆帝一生共制作了大量玉玺,这些玉玺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艺术的杰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涵盖“太上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等。这些玉玺多采用上等的碧玉雕刻而成,工艺精湛,雕工细腻,展现了清代宫廷玉器的更高水平。
1. “太上皇帝之宝”
这枚玉玺是乾隆退位后所制,象征其作为太上皇的身份。2017年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约1.4亿港币成交,刷新了当时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这枚玉玺不仅尺寸巨大,而且雕刻工艺复杂,其市场价格反映了其独到的历史地位。
2. “天子之宝”
这枚玉玺曾多次出现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中,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中,以8000万元币的价格成交。相比其他同类玉玺,这枚玉玺保存状况较好且来源清晰因而受到买家追捧。
3. 其他玉玺
除了上述两件之外,还有若干较小的玉玺也曾在拍卖市场上亮相。例如,一枚小型的“乾隆御制”玉玺,在2019年的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600万英镑成交。这类玉玺虽然体积较小,但同样体现了乾隆时期的高超工艺水平。
扳指是古代男子佩戴的一种饰品,最初用于射箭时扣弦利用,后来逐渐演变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乾隆皇帝尤其喜爱扳指,并亲自设计了许多精美的作品。这些扳指常常选用优质的碧玉制成,表面刻有各种吉祥图案或诗句。
1. “乾隆御制青玉扳指”
这枚扳指曾在2018年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200万美元成交。扳指上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内容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此件拍品因其罕见性和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
2. “乾隆御制白玉扳指”
这枚扳指在2019年的苏富比春拍中以9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扳指表面光滑细腻,色泽洁白温润展现了乾隆时期玉器的极致美感。
3. 其他扳指
若干私人收藏的乾隆碧玉扳指也在近年来陆续现身拍卖会。例如,一枚普通的“乾隆御制碧玉扳指”,在2021年的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200万元币成交。这类扳指虽不及顶级拍品的价值高,但仍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乾隆年间,宫廷内制作了大量的佛教经书,其中不少采用了碧玉作为封面材料。这些经书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因其材质珍贵、工艺复杂而成为艺术品中的珍品。
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这部经书是乾隆时期的必不可少佛教典籍之一,封面由整块碧玉雕刻而成,内部文字则用金粉书写。2016年,这部经书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2亿港币的价格成交。其独到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2. 金刚经
另一部关键的佛教经书金刚经,其碧玉封面雕刻精美内部文字布局规整。2018年,这部经书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800万美元成交。尽管价格略低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但其艺术价值丝毫不逊色。
3. 其他经书
还有部分较小的佛教经书也在拍卖市场上出现。例如一本小型的心经,在2020年的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50万英镑成交。这类经书虽然体积较小但仍然保留了乾隆时期的精致工艺。
玉册是清代皇帝颁发给臣民的一种荣誉性物品,多数情况下用于表彰功绩或表达恩宠。乾隆时期的玉册多采用碧玉制成,上面刻有详细的铭文,记录了受封者的姓名、事迹等内容。
1. “乾隆御赐玉册”
这枚玉册曾在2017年的北京嘉德拍卖会上以1.8亿元币的价格成交。玉册上的铭文清晰可辨,记载了一位大臣的生平事迹,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 “乾隆御赐玉册”
另一枚类似的玉册在2019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2亿元币的价格成交。这两件玉册的共同特点是工艺精湛、铭文完整,展现了乾隆时期玉器制作的卓越成就。
3. 其他玉册
部分私人收藏的乾隆碧玉玉册也在近年来陆续出现在拍卖会上。例如,一枚小型的“乾隆御赐玉册”,在2021年的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300万元币成交。这类玉册虽然尺寸较小,但仍然保留了乾隆时期的精美工艺。
乾隆碧玉制品在拍卖市场上表现出了极高的价值和广泛的吸引力。无论是玉玺、扳指、经书还是玉册都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赢得了全球藏家的关注。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些珍贵文物的价格有望继续攀升,同时也为更多人提供了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机会。
未来,咱们期待看到更多关于乾隆碧玉制品的研究成果问世,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秘密。同时期望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未来世代中继续绽放光彩。